红旗下的演讲稿植树节2025(精选3篇)
红旗下的演讲稿植树节2025 篇1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绿色环保,从小事做起。
早在1996年联合国环境署就曾发出警告:每年地表土壤流失200亿吨;森林以每年45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据我所知,一棵树一年产生的氧气可以让一个人受用一辈子。所以我想,我就不用再强调森林对地球、对我们具有多么大的重要性了。
每年阳历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起初,植树节是个农历节。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重视植树,把每年的清明节定为植树节。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这位革命先行者,就将孙中山逝世的公历日期3月12日定为植树节。虽然3月12日植树节已经过去,但是植树节的意义不是在于每个人都要在植树节这天去种一棵树,而是通过植树节的又一次来临,使我们大家更加关注绿化、环境保护的问题。
这种提醒,不能只是流于空谈,校园中,常常有同学为图便捷,随意踏入草坪,踩着脚底的花草,就往前奔。对于这种行为,理应是敢于制止并举报,即使我们多数人总是缺乏这种勇气。但至少,我希望,我们自己不是践踏花草的那个人。
身为瑞中人,我们更应该做出些实质性的行动,哪怕微不足道。你当然可以在你的社区里,找片可植树的土地,扛把铲子,种棵树。或者,做得更简单些。以我们2班为例,每次大型考试结束,英语老师就会收集一沓沓答题卡,作为听写单词的统一纸张。纸质光滑优质,大小适中,同时也达到了合理利用废弃纸的要求,不失为校园环保的一个好主意。而班主任也会适时减少纸质作业,利用多媒体布置习题。
环保效果,大都是从小事积累起来的。如果每个人都抱着置身事外的态度,那么我们的环境就会不堪重负。但群众的力量总是伟大的,每个人,争取坚持做好一件事,或许我们的环境就会焕然一新。
响应环保的号召,不应是一种暂时性的行动,而是要真正把环保当成一种习惯。这不仅是个人素养的体现,更是对瑞中校园的一种正能量的回馈。身为瑞中人,我们更应该做到“敢担当”,不是吗?
同学们,从大的角度来说,中国正以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系统,承受着历史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大的发展压力。我们只有一个家园,失去了不会再有。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红旗下的演讲稿植树节2025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高二4班的___。今天我在国旗下演讲的主题是:环保植树,从我做起。
三月,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三月,是活力四射的日子。三月,我们共同迎来了绿色的节日——植树节。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爱树、育树”的传统。唐代白居易爱树如宝,被贬任忠州刺史时,年年种植花木,并为之赋诗;楚霸王项羽自幼爱树,留下了“楚霸王与桂树”的佳话;清末名将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期间,下令军队在河西走廊的六百多里沿途种柳二十六万株,人称“左公柳”,至今仍为西北人民所称道。这些都是历史佳话,而在今天,温州的大榕树也依旧挺立着。
树,它不仅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还能美化环境,是城市的忠诚卫士,它用特有的颜色为城市披上绿色的新装。然而,越来越多的人为了自身利益而砍伐树木。我国的绿化面积很低,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而我国木材的砍伐量确是全世界首位,森林面积正在不断的减少。
同学们都知道,世界上只有一个地球,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地方,但由于人类的乱砍乱伐,乱扔垃圾,乱排废气,地球上的植被正在以一个惊人的速度减少着,臭氧层空洞,沙漠化严重,地球母亲早已千疮百孔。
树木为我们抵挡风沙,树木为我们减轻噪音,有了树,我们才会有和谐美丽的大自然;有了树,我们才会有清爽新鲜的空气。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利用空闲的时间,栽一株花,种一棵树。学校志愿林中的树木早已茁壮成长,我们也应该用自己的双手,绿化祖国,美化家园。在校内,我们也可以为学校的植物浇水培土,一起建造绿色校园。
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让我们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环保植树,从我做起。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红旗下的演讲稿植树节2025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谢阳光,感谢天地;感谢相逢,感谢赐予;感谢今天的拥有,感谢明天的风雨,感谢相濡以沫的你。
在感谢中,慢慢学会,珍惜甜蜜。"看到这一段话,细细琢磨起来,觉得意义颇深,文字当中所表达的一切不正是我们都曾经历过而现在也都拥有的吗?能够沐浴在阳光下,能够漫步在城市和乡间,能够与久别的亲人相聚、重逢,能够有着自己的一翻成就等等这世间最为平凡又最为普通的事情,然而为何要对这看似平凡的一切心存感谢呢?现实当中,我们不是早以对这一切习惯了吗!是啊,习惯、理所当然掩饰了一切的来之不易,在我们尽情的享受着这一切的同时,唯独忘记了感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抱":"得人恩惠,永世不忘"等等这千古留传下来的成语,告诉我们的不也就是要感恩吗,可是,我们却时常忘记了,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在许多人看来,只有过得幸福、快乐的人才会有恩可感,我并不能给幸福做一个诠释,但在我看来,一个人活得幸福不幸福,快乐不快乐,并不在于财富的多少,地位的高低,或成就的大小,而在于他用一颗什么样的心来看待自己和自己周围的世界。常怀怨恨的人,即使显财,也仍如寒芒在背,活得毫无生趣。常怀感激的人,他们懂得"人靠人活着"这样一个言简意深的道理,因而对自己得到的一切心存感激。他感谢师长朋友,为自己的成长倾注了心血;他感谢自己,是自己的艰苦努力和善德善行,换来了生活的依靠和世人的抬爱高看;他感激自然界的日月星晨、山川河流,蓝天白云、红花绿草和飞鸟游鱼,是他们养育了自己,愉悦了自己,使人生变得五彩斑斓,让人爱恋。
记得中国台湾作家林清玄曾经写过一篇名为"感恩之心"的散文,文章中作者把自己比拟成尘土当中的一粒沙,那么渺小那么微不足道,却也感激浩瀚的宇宙赋予了自己生命,感激风沙与吾为伴以致于不孤独,感激自然界的一切让生活充满了快乐这就是一位社会名流心中的幸福。
幸福就是如此简单,只要我们记住常怀感激的心,因为这颗心就是一把幸福之钥,凭着它,可以打开快乐之门,通向一个充满喜悦的新天地。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