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假期学习心得体会(精选3篇)
大学生假期学习心得体会 篇1
男儿当自强,所以,期末我就决定将暑期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如今短暂又难忘的暑期社会实践旅程就像白驹过隙般,飞速而逝,而这其间的感受也像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应俱全,在每日紧张充实的工作环境中不觉间已经走过了一个月,回首这一个月的实践活动,内心充满着激动,也让我感慨良多。
就业环境的不容乐观,竞争形式的日趋激烈,于是就有很多在校大学生选择了社会实践工作。打工实践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我却体会到了工作的辛苦,意志也得到了锻炼,同时积累一些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这些经验是一个大学生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真正到了关键时刻,它们的作用一定会显现出来。
很多的大学生都清醒得知道现代社会需要的真正的人才是什么样子的。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是我们所需要的。因为知识要转化成真正的能力要依靠实践的`锻炼。作为一名大学生,只要是自己所能承受的,就应该把握所有的机会,正确衡量自己,充分发挥所长,以便进入社会后可以尽快走上轨道。
这次的认识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起点,我相信这个起点将会促使我逐步走向社会,慢慢走向成熟。
作为一名在校学生,能在大一暑假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我们在实践中成长的更加成熟,无论是思想还是心理上。由于我们一贯生活在校园中,时刻有老师、家长和同学关爱,生活可以说用无忧无虑来形容,很少接触社会,也很少吃苦。在这次当网管的实践中,困难时刻严峻的考验着我。通过这次实践,我比较全面地了解了网吧的组织架构和经营业务,接触了形形色色的客人,同时还结识了很多很好的同事和朋友,他们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社会,他们拓宽了我的视野,也教会了我如何去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而作为一名还未走出校园的学生,我深知自己要学的东西有很多很多,对即将踏入的工作岗位又有着太多的陌生和神秘,在这种矛盾心理的促使下,我满怀着信心和期待去迎接它。初来网吧是怀着以前好玩的心态,想着网吧里既能玩又能吹空调,工作应该比较舒服。可第一天的工作下来我就知道自己错了。第一天我问了3家网吧后终于第四家收下了我,万事开头难啊,这样也正好锻炼了自己的耐心与决心。在与老板的交谈中我将自己的各方面的优势都表述了一遍,以及适合网管这一工作的优势也阐述了下。对于90年出生的我来说,网络游戏方面的事情大多数多能解决,加上我从以前就对电脑比较喜欢,长时间关注电脑软硬件方面的知识,所以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适合网吧管理员的职位的。老板欣然接受了我。我感到万分的高兴。本以为轻松的工作就要到来了,结果却不是这样的。每天12小时的工作时间,白夜班轮换,对于我来说也不算轻松啊。加上老板的严格要求,以及顾客的苛刻要求,每天的工作量还是比较大的。在我工作的网吧,网管的工作不仅只是帮助顾客们,还要负责清理桌面的垃圾杂物和负责网吧的治安,提防小偷等可以人物的出没。在这一个月的工作中,我发现要能自如的做好一项工作,无论工作是繁重、繁忙还是清闲,要用积极的态度去完成我们的每一份工作,而不是因为工作量比例的大小而去抱怨,因为抱怨是没有用的。我们更要做的是不要把事情想的太糟糕,而是要保持好的心态面队每一天。因为快乐的心态会使我们不觉的工作的疲惫与乏味。
工作中我刻苦学习网管的基本工作流程,在技术员的督促指导下,我很快的熟悉了网吧的基本情况和处理常见问题的技巧和方法,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一点一滴的学习积累,在很短的时间内我就掌握了网吧管理员应具备的各项工作技能。
暑假时间占用了我大学里的的第一个暑假的大部分时间,但是这不仅仅是普通的暑假打工,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不是单纯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去换取报酬,而是当自己是网吧的一员,和同事们密切合作维护网吧形象和创造最大的利益。工作过程中,我们不会因为还是本科在读生而受到特别的礼遇,和其他新员工一样,从网吧基本知识和本职工作开始了解,偶尔做错事,也不会有人偏袒,在我工作的时间中就有一次因为偷偷地在夜班的时候上网而被老板责骂,事后我也做了深刻的检讨,以后都不会再犯。作为网吧的一员,穿上了制服,就要处处维护网吧的权益,要把自己和网吧紧密联系起来,要熟悉网吧的信息,要令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代表网吧的利益,时刻为网吧做宣传,提高网吧和自己的形象。实践过程中,让我提前接触了社会,认识到了当今的就业形势,并为自己不久后的就业计划做了一次提前策划。通过这次实践,我发现了自己与网吧的契合点,为我的就业方向做了一个指引。另外,网吧的人才培养制度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学习机会,为我们提供了就业机会。实践实际上就是一次就业的演练,在实践中,我发现,其实学习不光充满在课堂上,社会上给你提供的学习机会更多。只不过,这个学习资源需要你的筛选。不像我们课堂上,老师永远教给我们的都是实实在在的真理性的知识。但是,社会上提供的学习资料更及时,利用效率更高。学习的机会时刻充实在生活中,学习中。
这次实践我受益匪浅。
大学生假期学习心得体会 篇2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也算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个暑假了。很幸运,能在队长盛孝康的带领下,能和队友闵中、李真、刘璐、何鹏一起,共同进行为期六天的武汉大学“珞珈之心”实践团队测绘学院赴四川省彭州市、都江堰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客观说来,实践从始至终,都非常的顺利。要说心得,毕竟是全新的体验,在强烈的新鲜感后,必然有许多的经验呢,在此分享一下我的小小的感悟吧。
先从实践活动的组队和策划开始说起。虽说我们大多都没有什么经验,但是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对校内校外都汲取了一些方法和间接经验,对如何策划有了大概的认识。于是,策划的时候,我们按照各自的特点,分工合作,完成了最初的项目申报书。其中短暂的几次会议商讨,也让我们渐渐了解了对方。这对暑假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而后便是真正的暑期实践活动了。不得不承认,我是有点紧张的。很感谢何鹏的那句话“别紧张,不要把实践想得很复杂,其实做了就知道很简单的!”在一次次顺利完成实践任务后,心情轻松了不少,果真很简单啊。呵呵,就是这样,人总是这样,需要通过阅历和时间,方能了解自己,增加必行的信心和决心。
实践活动,真的就是一个集体活动。不管进行什么任务,总是不能依靠个人的力量出色完成。唯有充分发挥每个人的长处,才能集大成于一队,产生最高的效率。比如我们的采访任务。刘璐和李真都有相机,于是他们可以很好的完成摄影录像的工作。盛孝康与闵中都是四川人,听得懂当地人的川普,于是他们可以很好的完成记录谈话内容的工作。而我和何鹏,由于比较能说,便担当了采访提问的工作。这样一来,我们分工合作,便可以非常完美的完成采访任务。
成功的完成任务,不仅需要每个人尽全力发挥其特长与作用,更需要有颇高的效率。比如在进行问卷调查的时候,一般我们一行六人都是三三分为两组,分区域同步进行调查。这样一来,不仅实践的时间减少了一半,而且实践的范围也扩大了一倍。分组的方式,使我们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以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探讨问卷所反馈的信息。
再者,我们在实践期间,互帮互助,有着极强的集体意识。记得去丹景山探访寺庙的受损与重修情况,由于路途遥远,山高天热,我们两个女生有些体力不支。于是,队中的男生就很好心的帮我们背包,减轻我们的重负,很是令我感动。还有,去小鱼洞的时候,突降大雨,我们六个人只有两把伞,大家在一起挤着打伞的场景,虽有些许狼狈不堪,但更多萦绕心间的是温暖安心。就是这样的一次次帮助与感动,使我们的情谊增进,彼此也多了一份信任与依赖。呵呵,这也是实践中珍贵的收获之一啊。
最后,坚持不懈永远是面对挫折的必胜法宝。记得第一天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采访丹景山镇政府,当初是有人接待的,但由于副镇长繁忙的工作,我们在外面等了好久。十点都过了,我真的担心采访任务会拖到下午,可是,随后副镇长热情的接待以及详尽的叙述一扫原先等待时的难捱,我们的首战还是成功告捷!再者,联系省测绘局与省地震局,我们也是破费周折与口舌。或许前期的期待和准备总是很艰辛的,但在真正开始采访任务的时候,对方的热心支持和积极配合,总是令我们鼓舞与开心。是的,辛苦总不会白费啊。实践活动也好比我们的测绘专业,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
最后的最后,是满满的感谢。感谢队长盛孝康的亲朋好友,他们的热情好客为我们缓解了吃住方面的不少压力。感谢许许多多陌生而又亲切的四川人,他们的支持与帮助促使我们完成调查。感谢实践队的每一个成员,正是大家的一起努力,才能使实践活动如此顺利进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四川,再见。朋友,再见。期待下一次的实践!!
大学生假期学习心得体会 篇3
几年前,一位我很敬重的老师曾说过一句让我终身难忘的话,“人,要向内求。” 当时的我还只能朦胧地体会到其中大有深意,至于深意到底是什么,那时我说不出来。
随着我在社会的大泥潭里开始自己的摸爬滚打,这句话在我脑海中不断回响, “人,要向内求。” 外在的价值目标总是清晰地摆放在我们眼前,供我们追寻,一个紧接着一个,甚至纷拥而至,令人迷失其中,不知所往。如果人的成长只需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外在价值目标,那为什么有的人功成名就后仍不能获得内心的喜悦呢?因为,人的成长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维度,那就是内在的精神追寻。
这次假期教师培训的开篇是长沙市首席名师朱爱朝老师,她让我对“人,要向内求”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悟。一位语文老师的根扎在哪里,有多深广,这一切会对她的学生产生怎样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的重要性不在于获得多少知识和技能,而在于涵养了一颗怎样的心。知识和技能是外在的,而心灵的体验成长是内在的。知识是一个结论,体验是一个过程,在一门课上要学到知识不难,要获得丰富的成长体验却殊为不易。朱老师用她的内涵和眼界为孩子们创造了无数优质的体验过程,她自己的教育生活也因此到达了窦桂梅老师所说的“气象万千”的境界。
外在的价值目标和内在的精神追求如果是一个坐标系中的两条轴,人应当在其中寻求怎样的平衡点,老师应该引领孩子成长到坐标系中的哪一个位置?这是朱老师触发我去思考的问题。朱老师自己是用吟诵和自然观察来唤醒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用艺术让孩子的个体生命和世界连接,让孩子们长在世界里,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状态!我们班的孩子被我唤作“小麦苗”,他们长在砂小麦田班这片土地上,从一年级开始,我也一直在留心摸索着做一些触发、培育的事情,带孩子读更多的好书,给孩子们朗读《我的母语课》,用我自己的一点点小智慧去呵护孩子们眼睛里的好奇心和纯真的天性,试着营造一种像森林一样自然的生态圈,渐渐地也有一些收获,不过如何让他们获得更持久更深广的精神滋养,这条路还需且行且探索,希望孩子们长成大树的那一天,我的教育之路也能开出一朵理想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