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篇)
《周恩来传》心得体会范文 篇1
我读了一本书叫《周恩来传》,相信周恩来这个人物我们大家一定再熟悉不过了。即使对他不怎么了解,我们从小就耳濡目染。看了这本书以后,给我们的启示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让我对他的敬意油然而生。
周恩来,子翔宇,祖籍浙江省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也许是因为环境的影响,他从小就热爱祖国山河和历史的英豪,怀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夏,周恩来中学毕业,筹划去日本留学,他给同学赠言说:“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这表明他一直以来的志愿。后来周恩来决定回国,为祖国出一份力,接着就投入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不敢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同时五四运动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辟一条广阔的道路。周恩来积极参加示威游行。他创办了《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他这张报办得很有“精神”,唤起国民的爱国心。这年10月,日本领事致使歹徒打死、打伤天津警察和学生,天津人民决定抵制日货。日本驻津总领事提出“严重抗议”。周恩来等20余人被捕,他们在狱中也并未屈服,抱着一丝希望,继续燃起光明的火炬,向难友们宣传马克思主义。周恩来后来在谈到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时说道:“自己的思想是颤动于狱中,一种革命意识的萌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11月,周恩来坐海轮去法国,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学习和考察欧洲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经验。他说:“虔心考察以求了解彼邦社会真相暨解决诸道,而思所以应用之于吾民族间道”。他为了自己的祖国虔心向别人请教,伟大的精神让人钦佩。
周恩来始终坚持共产主义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甚至在病中,他也毫不关心自己的身体如何,一心想着战士们。他所说的最后一句:“我这里没事,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同志,那里需要你们”。他对自己的生命毫无挂念,在病痛的折磨之中,他唱起了《国际歌》。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心里想的仍然是别人。
周恩来一生的追求,一生的奋斗,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祖国的富强,为了最终实现建设新中国的目标。
虽然一代伟人周恩来已经去世,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时时刻刻牵动我们中国人的心。
中国的英雄是坚强不屈的,革命战争不是周恩来一个人的功劳,是我们全国军民的努力,是无数中国人民的功劳。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是中国人民多少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周恩来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功臣,让我们中国人民走上了幸福的道路。
《周恩来传》心得体会范文 篇2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 容不是因为总理的逝去,而是因为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伟人的一生不需要歌功颂德也已经家喻户晓,从小到大,课本里,杂志中我 们或多或少了解过周总理的事迹——他那爽朗的笑声,那幽默的话语,那青松一 般驻立的身影和矫健行走的身影早已深入人心。但读了《周恩来传》才懂得,总 理的一生可谓是波澜壮阔,从儿时便立下了“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理 想, 而后在青年时期又受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加入共产党,随着毛主席四处南征北 战长达三十多年, 晚年又为了处理国家繁杂的琐事和在文化大革命中保护共产党 的元老而精疲力尽, 最后又因为劳累过度身患癌症而逝世,周总理的一生可以说 从未休息过,他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了国家。 伟人的伟大之处必定是做常人之不能做,想常人所想不到,必定完成了在人 类或者民族发展史上的历史任务。他们成长的过程,经历的风雨,远远多过普通 人。这本书便告诉了我们伟人是怎样炼成的。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能从 伟人的经历中学到点什么呢? 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我们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很多道理也都基本懂了,无论做什么事,须知知易行难。伟人跟普通人的一个重 要的区别就在于, 他们会为了自己的理想始终如一的去努力,而大多数人是做不 到这点的。行动,远比空想来的实在。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有了好 的想法,不去做,结果等于零,空想最终只是浪费时间的无用功;而只会做不会 想,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一个不动脑筋只会傻乎乎出笨力气的人,是不会成功 的; 有了好的想法, 去做了, 因为遇到困难而退缩了, 结果跟只想不做也差不多, 我们应该想办法去解决它,困难就像纸老虎,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 虽然说时代造就英雄,纵然今天国家不再有难,我们仍需要向先辈们学习, 在这个日益喧嚣的社会, 在这个容易浮躁的年代,年轻的我们有着太多无法解释 的困惑和无法摆脱的迷惘。 我们需要这种精神,这种能够给我们以方向和力量和 精神。生活在新世纪的我们,不相信灵魂的存在,但我坚信,总理一直以慈父般 宽容的心关爱关我们, 总理在等待我们年轻一代走出浮躁与迷惘,以一个后辈学 人的身份,怀着一颗不染世俗风气的心,与他进行灵魂深处的对话。
周总理的精神影响、 感动了无数人,记得曾在一本研究周总理的文集中看到 编者的一段放,大意是: “作为一名科学研究者,都应该对任何研究对象客观地 看待, 不应有任何个人感情色彩,这是一名合格的科学工作者的首要也是必要的 条件。但当我们研究周恩来时,却无法坚守这一条。我们无法在研究他时,不被 他的精神所感动所影响。 这一点使我们的研究文集带进一许多个人的感情,也许 已偏离了客观前提。但也正因为如此,也使我们的目的更明确,更坚定。 ”这样 的话语,比那些直接赞美的话语更有力十倍、百倍。这就是我们伟大的周恩来总 理带给我们的东西——“周恩来精神” !他品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他的品德、 人格、风范、情怀旱已成为中华民族一座丰厚的精神宝库。 周总理说: “我年纪大了,但我还是要为党鞠躬尽瘁的;我们是立党为公, 不是立党为私” 。13 年来他就是这样自觉地进行党性修养,用党性铸成自己的血 肉, 把党的宗旨化为自己的灵魂。在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 格,生动地再现了党魂,展现了他的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魅力。作为当代 大学生生更作为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忽然就觉得“永不叛党”不再只是一句 誓言那么简单, 它承载着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为中华人民崛起而奋斗的坚定决 心。
《周恩来传》心得体会范文 篇3
联合国前秘书长哈马啥尔德:“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
——题记
最初对周总理的印象始于《十里长街送总理》,那时周恩来那高大伟岸的形象已经深烙于我的心中,但是对他的一生有深刻而系统的了解,却是在认真读完厚厚的《周恩来传》之后。每一次提起周恩来,我们有的绝不仅仅是一种缅怀,而是一个永不褪色的人格话题,而是一座永远闪耀光芒的精神丰碑!周恩来一生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是20世纪中国最受人敬爱、最有才华、最成功的领袖楷模。
周恩来,字翔宇,1898年3月5日诞生于今天的江苏省的淮安市。他那少年时代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贯穿了他的的一生。
他是一名伟大的外交家,他的迷人风度与机智谈吐在第一印象时就令人难以忘怀。有一次,欧洲的一位外交官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你们中国每年发行人民币的总额是多少?”这是国家机密的问题,哪个国家的财务会向外透露呢?这分明是想让周总理出丑。如果总理说出一个真实数字是泄露国家机密,如果随便编造一个数字有损国体。众人面面相觑。周总理马上回答:“中国每年发行的人民币总额是:十八元八角八分。”因为以前的人民币只有“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这几个数字加起来总额不就刚好是18元8角8分吗?这样的回答既没有泄露国家机密,也是一个真实的回答。
他虽身居国家总理之位,却处处事事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他从不利用职务之便,为亲戚谋一点私利,每次亲戚来看他,都是坐公交车。他自身也十分清正廉洁,有一次他到一家照相馆去照出国用的照片,他要了两张单独的发票,一张给机关,一张留着给自己,因为有几张照片是自己私用。他周边的人都得适应他拒收礼品的作法。一次他家乡的党组织给他寄去了一些地方土特产食品。他把这些东西重新包好又寄了回去,并附了一张国务院禁止接受礼品规定的复印件。
《周恩来传》让我仿佛看到了总理潇洒的身姿、翩翩的风度以及他那让全世界为之倾倒的笑容。当看到他指挥赢得一场又一场的战役时,心中为之喝彩;当看到他辛勤工作几日几夜而不休息时,我又不禁感到一丝心疼。无论革命处在高潮还是低谷,抑或身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他都坚忍不拔,力挽狂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于1976年1月8日逝世,终年78岁。他逝世那一天,联合国破例降下半旗,悼念这位伟人的逝世。这也许就是周总理的人格魅力,像天空一样,包容一切,沉稳、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