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条据书信 > 倡议书

重建捐款倡议书(精选6篇)

重建捐款倡议书(精选6篇)

重建捐款倡议书 篇1

  尊敬的萧氏宗亲、兄弟姐妹及萧氏后人:

  你们好!

  萍西陂头萧氏宗祠自1821年建成以来一直为子孙后代所敬仰,春夏秋冬辗转,风风雨雨浸蚀,历经数百年沧桑,仍保存至今,但已经是破烂不堪。为倡导崇贤敬祖,饮水思源,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为缅怀祖先,弘扬先祖创业精神,启迪后辈;为使宗祠恢复当年风采,彰显宗祠气派。由萧氏前辈等发起,多次开会研究,一致同意在原址上作一次全面重修,因工作量大,所需费用也多。现予以广泛倡导并征求意见,收集踊跃乐捐意向。百年大计,佑福子孙,期待所有萧氏子孙的全力参与!

  倡议人:

  时间:20xx年xx月xx日

重建捐款倡议书 篇2

  尊敬的社会各界慈善团体:

  修建寺庙、造佛像功德无量!

  净土寺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杞国故都,蔡文姬故里——河南省开封杞县圉镇镇王李夏村,初建年代不详,建国前毁于战火,片瓦不存。上义下悟法师看到这方众生不闻正法,整个杞县,甚至周围几个县,都没有一所有僧人主持的寺院,遂发菩提心,欲恢复重建净土寺。在义悟法师慈悲心的感召下,淳正师父俗家家人捐出了宅基房作为修行弘法道场。当地信众得知有出家师父到此,欢喜雀跃,方圆几十里的信众争相随法师念佛拜佛。

  今逢佛缘成熟,民心所向,为了护持三宝,使正法久住利益众生,净土寺义悟法师悲心切切,发心欲为乡邻、为众生修建一个正法道场——重建净土寺。

  净土寺地处偏僻农村,交通条件不便,经济条件十分落后。目前寺院有两位正修出家师父:一位义悟大和尚为净土寺主持;另一位淳正师父,俗家就在杞县圉镇镇王李夏村。自发心重建净土寺以来,淳正师父俗家家人捐出了自家的宅基房,寺庙收到了十方善众的捐助,还有部分附近乡邻、居士主动来做义工。目前净土寺已建成天王殿,由于资金缺乏,佛像还没有请。五开间大殿造价320万,现在地下室基本完工,大殿建设资金是边筹边建,资金来源于十方乐助。现在马上就要立柱子和安装斗拱,需要一大笔资金七踩斗拱150组,每组800元;五彩斗拱150组,每组700元,如果斗拱安装不了,大殿就要停工,整个净土寺修建还存在巨额资金缺口。“法不孤起,仗缘十方”,需借十方信众发心发愿,成就法运。

  经云:“人天路上,做福为先,功德林中,施舍第一。”诚心敬祈:各界社会贤达、海内外广大善信居士,踊跃出资,鼎力相助,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慷慨解囊,集腋成裘,汇涓成流,共同完成净土寺修建。请见书者,以恭敬心去施舍,根据自已的能力出资、出物、出力。善心无大小,爱心无大小,感恩您为净土寺的修建添砖加瓦。

  感恩您这份弥足珍贵的爱心、慈悲心、与菩提心!愿这次发心的捐助能给您带来终身的福报,广种福田,培植福德。一份善举,功在当今,惠泽百世。祈愿净土寺早日圆成!

  倡议人:

  时间:20xx年xx月xx日

重建捐款倡议书 篇3

  各位乡亲、乡贤、各位志士:

  你们好!

  原氏家族,源远流长,人之有祖,如木之有本,树之有根,山之有脉,水之有源,故中华礼教,最重人伦;百行之本,以孝为先,为人予者,当思木本水源,须重慎终追远,此乃炎黄子孙之传统美德,亦为我中华民族所以有如此强大地凝聚力之根本原因也。

  吾族原氏自得姓至今数千余年,立足於泱泱大国之中,英才辈出,功业彪炳,家声远播,福泽绵长数没尽文坛通儒,武将,名标青史,为后人所敬仰。3000年地历史长河,人事虽有代谢,而原族则绵延发展,枝繁叶茂,瓜谍延绵,子孙昌盛,华夷遍布,安居乐业,咸托祖宗之福荫,赫然成为华夏之望族,虽世易时移,而族风没堕,先祖之谦让,开拓,进取,传统美德,依旧生辉。

  为弘扬原氏先祖地优良文化传统及敬祖思亲之美德,加强原族之凝聚力。现广东省惠东县平海镇大水坑村准备筹建原氏宗祠,总费用为90万元,本村筹资15万元,现资金缺口为75万元。捐款者500元者可将捐款雕刻在祠堂的捐款芳名册上,捐款500元以下用红纸公布一年。一方有困难,百方相扶助是我原氏的传统美德,为了筹集祠堂建设资金,确保工程早日顺利完成,特向国内外全体原氏宗亲和社会各界人士倡议:伸出您的双手,积极行动起来,兴建原氏祠堂尽裔孙之谊,踊跃捐款,慷慨解囊,同心协力,共囊盛兴。

  箴言:

  出力者是福,出钱者是福,无私贡献者享福,祖先永远保佑您,让您心想事成,一生平安。

  倡议人:

  20xx年x月x日

重建捐款倡议书 篇4

  各位乡亲、乡贤、各位志士:

  你们好!

  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人之常情。始祖来我村立基发源已有400余年的历史,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人丁兴旺。前辈已建宗祠一座,前辈们的义举和功德,光耀后人。只可惜现在祠堂年久失修,历经风雨,已成千疮百孔,破烂不堪,急需修缮。

  “衣食足而知荣辱”,逢盛世百废俱兴,居安思祖之情顺势陡升,敬仰先人,光宗耀祖乃天经地义,无可厚非,我们的热血族人寝室难宁,尤以族人等同志身体力行,积极动员和组织。“祠堂重修组委会”已经成立并开始工作,全面的集资动员工作正式启动!通过组委会多次合议,预计修缮工程款达xx余万元。

  族人千里迢迢回到家乡,号召我族亲的者们伸出援手,共创善举。族人捐款40万,族人也捐款10万元,其他善举如一些打工者,也慷慨解囊,你一千,他八百,暂不一一细举,这都是我族亲的骄傲。在此,我们组委会代表父老乡亲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但即便如此,我们修缮工程的资金仍有缺额。为解决资金缺口,完成义举,经组委会商议,再次向族人发出全面倡议:恳切希望子弟积极行动起米,能力不分大小,让我们齐心协力,慷慨解囊。应广大族人的提议,凡我族人,不分年龄大小,捐款额高低不限;超过100元者,刻碑留名,以告后人。有我们的共同努力,众志成城,完成修缮宗祠礼堂之大业将指日可待。

  恳请社会各界人士、乡亲、族人踊跃参与。

  倡议人:

  20xx年x月x日

重建捐款倡议书 篇5

  尊敬的各位宗亲:

  为弘扬中华姓氏文化,秉承先祖精神,让叶氏后裔勿忘吾祖。

  特倡议修建梅州“叶氏宗祠”。

  宗祠是宗族血脉所系,也是宗族盛衰的标志。

  宗祠不仅是同族人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而且是宗族组织开展活动的地方,更是宣传姓氏文化的重要场所。

  兴旺的家族,四时祭享,香火不断;衰败的宗族,则宗庙残颓,香火断绝。

  古代宗祠被视为高于一切,神圣不可侵犯,祠堂成为家族具有凝聚力的`象征。

  我梅州叶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欣逢盛世,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我们富而思源,思祖敬宗。

  鉴于众多姓氏都在其祖地相继建起了规模宏大的宗祠,我梅州叶氏古往今来对国家对社会有着卓越贡献,有着厚重传统美德、家族昌盛,又岂能落后于他姓?为此我们倡议集我叶族之力,在祖地梅州修建一座“叶氏宗祠”,对历史上各个时期作出突出贡献的叶氏先祖建祠纪念,可谓既顺应了时代潮流,也符合广大叶族人的心愿。

  鉴于叶氏宗祠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祠堂建设工程投资巨大,希望全体族亲众志成城,同心同德,建言献策,慷慨解囊,踊跃捐资,广种福田,上酬祖恩,下荫子孙!敬请全体宗亲互相转告,续薪助火,添砖加瓦。

  修建宗祠,裔孙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为彰善举,凡捐款者,镌勒于宗祠芳名榜上,流芳百世,德昭后代!

  倡议人:

  时间:20xx年xx月xx日

重建捐款倡议书 篇6

  各位乡贤、乡亲们:

  盛世修祠堂庙,功德耀千秋!我xx村一九九二年迁居于旧圩对面的一片土地上,与xx村和xx村村头小组毗邻、和衷共济!当时我村老一辈热心人士呕心沥血,因陋就简,将原奎洋后美堂祠堂原材料木料、瓦片、角子、石柱等按原祠堂模样在一个空地上仿建起来,主奉“开基始祖一世三郎庄公至十世等公祖先考、先妣,取奎洋《后美堂》公祖神位及香火,自此降福赐祥、全境平安。

  近二十多年来,祠庙庇佑,乡亲们安居乐业,仕农工商,发展顺利,文化教育、成绩卓然,现有大学生十余个,已渐显身手,事业有成者日多,真可谓是地杰人灵!

  现祠庙墙身已倾斜、地板沉积下陷,是个空虚地角,漏雨造成该墙体多处开裂,且破烂不堪,所以必须拆除重建,势在必行!重建上下殿祠堂,恩泽后世,永惠万代!相关重建事宜皆经过酝酿讨论后,再经祈公祖问卜及地理师确定。

  将原旧地点扩大重建祠堂庙结构:设计上下殿,钢筋混凝土仿古屋架,红瓦屋顶,雕龙屋脊,石板地砖,厚木板门,包工包料,工程建设实行公开招标。

  筹备方式:善士仁人踊跃呼应,捐资形式不分多少,善举不分先后,贵在有份爱心,祠堂庙里横匾一个《后美堂》,中梁木料、石柱中标者勒名留念!

  凡捐资200元以上者,勒碑列榜,永留芳名!乐捐善举祠庙鉴,慷慨热心众颂扬!现向乡贤、乡亲们倡议,踊跃捐款,为早日建成后美堂祠庙,庇佑族人更加兴旺发达,福祉绵绵,世界功德无量!

  冀合境以安宁,子孙科甲联登,金榜题名,祥和开泰、万世太平!

  倡议人:

  时间:20xx年xx月xx日

相关图文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