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冷的植物(通用6篇)
不怕冷的植物 篇1
不怕冷的植物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的植物过冬方法。 2、学习与同伴一起交流,感受相互交流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观察过腊梅花、松树、自然角种植水仙花等植物在冬天的状况。 2、班级幼儿养植过水仙花 3、幼儿美术用书《立体树》 [活动过程] 一、结伴讨论 1、谈话:冬天里,你见到过有哪些植物不怕泠? 2、幼儿自由结伴讨论。 二、交流分享 1、认识冬天盛开的花 (1)认识水仙。观察自然角里养植的水仙,讨论养水仙化的方法,并小组认养水仙花,做好生长记录。 (2)认识腊梅花。认识梅花的种类、颜色、形态等,用怎样的材料来表现梅花等。 2、不怕冷的松树:将收集到的有关松树的材料进行交流。 三、动手制作 1、教师讲解制作立体树的方法,幼儿学做立体树。 2、教师观察幼儿制作情况,适时地予以帮助。
不怕冷的植物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植物怎样过冬,感知冬季植物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通过观察、绘画、交流等方式,进一步感知各种植物在冬季的不同状态。
3、有探索植物奥秘的兴趣及爱护植物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尝试用较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乐意大胆地进行交流。
活动准备
1、课件—植物的过冬准备。
2、图片—冬天的树,稻草。
3、记录纸,彩色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话题。
1、教师:小朋友,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冬季)
你感到气候有什么变化吗?
2、教师:这么冷的天气,花草树木会冻死吗?植物们准备好怎样过冬天了吗?
(二)引导幼儿观察植物,并记录植物现象。
1、教师:冬天到了,小树上的叶子有什么变化?大树上有什么变化?小草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请小朋友自主观察,并讲述自己的发现和自己的疑问。
3、教师引导幼儿有重点地观察个别植物,帮助幼儿进一步感知植物的变化。
(1)观察大树。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冬天的树是什么样子?想一想,它们冻死了吗?找一找树上还留下了什么?(引导幼儿发现芽苞、果实、种子等。)
(2)教师:请小朋友剥开芽苞看一看,它里面有什么?猜一猜,明年春天会变成什么?
(3)观察小草
请小朋友在草地上观察,看看冬天的小草怎么样了?想一想,小草冻死了吗?挖出小草的根看看是什么颜色的?根上长着什么?
4、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植物,并用自己的彩笔记录植物过冬的种种表现。
(三)组织交流。
教师:请小朋友跟同伴讲讲你的记录和发现,看看植物过冬有几种方式?
(四)帮助幼儿了解植物过冬的各种方式。
1、教师:冬天到了,落叶树的叶子纷纷掉下来,常青树的叶子仍然还是绿色的;落叶对树木过冬有帮助吗?减少水分蒸发、落叶能化为肥料、营养树根)
2、教师:小草是什么颜色?它冬死了吗?(有的小草根已经死了,但是它留下了种子,有的小草根还活着,明年春天还会发芽。)
3、教师:人们怎样帮助植物过冬呢?(在树上涂石灰、扎干草,为油菜、麦苗撒上草灰、干粪,把怕冷的观赏植物搬到室内或温室。)
不怕冷的植物 篇3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南北两极的特殊生态环境,了解生活在南北两极的动物种类。
2、让幼儿知道企鹅与北极熊的外形特征,知道它们是不怕冷的动物。
活动准备:
地球仪一个,北极熊生活在北极及企鹅生活在南极的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知道地球南北两极的特殊生态环境,了解生活在南北两极的动物种类。
1、出示地球仪:这个就是我们生活的地球。指着南北极让幼儿讨论:这是地球的什么地方?知道那儿的天气是什么样吗?这些地方有哪些动物生存?
2、小结南北两极的生态环境,告诉幼儿企鹅生活在南极,北极熊生活在北极。
二、说说不怕冷的动物。
1、出示南北极的图片,请幼儿边看边说说南北极的气候。
2、说说图片中企鹅、北极熊长得什么样?它们在干什么?
3、请幼儿思考:为什么企鹅、北极熊住在冰天雪地里却不怕冷?
4、描述企鹅、北极熊的外形特征、生活方式,并解释它们不怕冷的原因,即身体的特殊构造。
5、请幼儿模仿北极熊走路。
三、游戏:企鹅、北极熊找家。
分别请男孩、女孩子扮演北极熊、企鹅,模仿它们这两种动物走路,并走到老师规定的“南极”、“北极”的家里。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重点在于幼儿的探索过程,可以提供一些故事录音、图片、书籍等丰富的`相关知识材料,在开始时我设置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能让幼儿自己探索获得知识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
不怕冷的植物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的植物过冬方法,知道常绿树和落叶树的不同。。
2、学习与同伴一起交流,感受相互交流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长风公园,观察过秋天时物的样子。
活动过程:
一、观察公园里的植物
提问:请小朋友们找一找,现在公园里的树和我们原来看到的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
二、谈谈自己的发现。
1、你们刚刚看到了哪些植物?他们有什么变化?
2、有没有没有变化的植物?他们是什么?
3、那你们知道为什么到了很多植物都变得光秃秃的,不长叶子了呢?
小结:原来公园里的竹子、松树都是不怕冷的,到了冬天仍然披着绿绿的外衣,另外一些植物都变得光秃秃的了,这让才能让他们有足够的养分来过冬。我们把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树叫做常绿树,而那些会掉树叶的、现在已经光秃秃的树叫做落叶树。
三、小结
1、原来公园里的松树等等都是不怕冷的,到了冬天仍然披着绿绿的外衣,另外一些植物都变得光秃秃的了,这让才能让他们有足够的养分来过冬。我们把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树叫做常绿树,而那些会掉树叶的、现在已经光秃秃的树叫做落叶树。
2、请你们来数一数这里有几棵落叶树和几棵常绿树。
不怕冷的植物 篇5
【活动目标】
1、发展比较性观察力,了解几种熟悉的植物的过冬方式。
2、能关注周围花草树木的季节变化,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关于秋天景色与冬天景色的图各一幅;幼儿园院内环境图片1幅;幼儿常见的冬天落叶植物图片4幅;松树、小麦图片各1幅;靠种子过冬的植物图片2~3幅;西红柿、黄瓜、西瓜、草莓图片各1幅;蔬菜大棚图片1幅。
【活动过程】
1、导入。
小朋友,你们去旅游过吗?旅游时都看到了什么了?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旅行的故事。(师讲故事)
2、基本部分:
A、边讲故事,边出示秋天与冬天的图片,引导孩子感受季节的变化。
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住着蜗牛妈妈和它的孩子小蜗牛,有一天,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孩子,到小树林去玩吧,地上开满了鲜花,你去采几朵鲜花给我吧。” 小蜗牛很愿意帮妈妈做事,非常高兴地答应了。它爬呀爬呀,不知过了多少天,终于来到小树林,它看到了这样一幅景色(出示秋天画面)地上根本没有鲜花,而是长着蘑菇,树叶全黄了。于是,小蜗牛只好回家,它爬了好久才爬回家,它说:“妈妈,鲜花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蜗牛妈妈听了,说:“哦,已经是秋天了,那你快去采几朵蘑菇回来吧。”小蜗牛再次爬出去,过了好久才来到小树林,可它找不到上次看到的蘑菇,而是看到了这样一幅景色(出示冬天画面),咦?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朋友,你能告诉小蜗牛这是为什么吗?
B、引导幼儿观察秋天与冬天的景色图片,发展孩子的比较观察能力
小朋友,请你们仔细观察小蜗牛两次看到的景色哪些地方不同。(同时出示两幅图片)
C、(出示幼儿园院内环境图片)小朋友,你们看,这是哪儿?漂亮吗?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再与现在室外环境相比较,一样吗?哪里不一样。通过对比,引导幼儿学习身边常见植物落叶,变枯的原因,知道这是某些植物过冬的一种本能,通过落叶、变枯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此现像也叫休眠。采取这种过冬方式的植物都有哪些(出示杨树、柳树、月季花、栀子花的图片);学习了解植物过冬的另外几种方式。如常青休眠的:小麦、松树、冬青;靠根过冬:韭菜、菊花等;靠种子过冬的:蒲公英、花生、玉米等。
3、结束部分
(出示西红柿、黄瓜、草莓、西瓜的图片)小朋友,在寒冷的冬天,我们能不能吃到这些水果和蔬菜呢?共同探讨人类可以帮助植物过冬的方法。如,为小树穿稻草棉衣,给蔬菜建大棚等。
【活动延伸】
到户外寻找需要人类帮助过冬的植物,为穿上暖和的“棉衣”。
不怕冷的植物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柳树、小草、月季花等几种熟悉的植物过冬的方式。
2.能关注周围花草树木的季节变化,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
活动准备
1.春天和冬天的风景图片两张,《植物过冬》教师教学资源。
2.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出示春、冬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交流。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冬天的花、草、树与春天的花、草、树有什么不同?花凋谢了,草坪枯萎了,有的树掉光了叶子。
2.探讨植物过冬的方法。
(1)请幼儿想一想,植物们没有棉衣、帽子,它们冬天冷不冷?
(2)请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知道的植物过冬的方法。
3.观看教师教学资源:《植物过冬》。
4.互动交流。
(1)引导幼儿说一说教师教学资源中不同的植物不同的过冬方式。
柳树、杨树等:落叶休眠过冬,来年春天再长出新叶子。
小草:草叶干枯,让根过冬,来年春天再发芽长大。
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根茎叶全部死掉,让种子过冬。
(2)教师说出幼儿常见植物的名称,请幼儿说说它们是怎样过冬的。
5.经验拓展:人们有哪些办法帮助植物安全过冬?
6.引导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第6---7页,进一步了解植物是怎样过冬的。
活动延伸
教师和幼儿一起给幼儿园里的小树“穿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