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下乡个人的培训总结(精选5篇)
送教下乡个人的培训总结 篇1
按照教育局的安排,“送教下乡”教师于x年10月25日来罗带中心校送教下乡。“送教下乡”,是优秀教师传送经验,提供示范的有效途径,旨在增进城乡教师的相互学习,既使作课教师从中得到磨练,又使听课教师从中受到教益,从而实现双惠双赢。旨在帮助于农村,服务于农村,建立城乡互帮互助的教研热线,增强一线教师的教学教研意识,在罗来中心校掀起教学研讨的热潮。
一、精心组织,合理安排
为了此项活动的有效开展,罗带中心校成立了“送教下乡”活动领导组,组长由中心校长陈秀碧同志担任,副组长由中心校高方能同志担任,成员为各校校长担任。继教育局召开“送教下乡”专题会议之后,将送教教师集中在罗带中心学校授课,全中心校相关教师全部集中到罗来中心校开展听评课活动,并确定了同课异构的教师,要求同课异构教师精心备课,罗来中心校承担所有听评课的准备事宜,要求精心组织,妥善安排。
二、提高认识,明确任务
“送教下乡”是为了更好地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传输到乡镇农村,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教师专业的均衡发展。
送教下乡活动发挥送教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改变了过去的教研模式,将教研重心下移,面向乡镇;到课堂上、师生中,了解农村学校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课改中的困惑;把调研、教研与教师培训相结合,发挥典型教师传、帮、带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实效性,有效促进送教和受教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新的课程改革。
通过送教活动同时还历炼了一批年青教师,参与同课异构的教师精心备课,查阅资料,此项活动创造了磨练自己的机会,积累了许多借班上课的教学经验,有利于自身专业化的成长。送教下乡活动为我送来的是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改信息、科学的教学方法和高超的教学技巧,广大教师在相互交流学习过程中共同提高着。
三、加强交流,促进联动
送教下乡活动,搭设了校际间交流的桥梁,促进了校际联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通过自我反思
送教下乡个人的培训总结 篇2
根据海南省中学教师继续培训中心中《关于组织20xx年中学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开展送课下乡活动的通知》(教继【20xx】30号)文件要求,我们省级骨干教师英语七组确定承担此次执教任务的是我。我的授课内容为人教版必修5 Unit4 Making the news单元的Listening & speaking。在全组教师的共同帮助和我们的学科带头人卓俊斌老师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之下,本次送教课教学效果优秀,达到了交流、示范的目的。
尽管担任高三教学工作,任务繁重,但是当我们的组长通知说要确定一名小组成员担任送课下乡老师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主动承当了这个任务。经过受教学校琼海海桂学校多方联系,了解教学进度及学情之后,我最终确定了上课内容。然后由组长李俐萍精心安排小组成员集体备课、试讲、评课,议课。
首先由我个人先行备课,然后发给小组成员,在我原来的教案基础上,小组成员通过微信、面谈进行研讨,大家分别给我提出了许多的可行性建议。在送教之前,我进行了两次试讲,本组全体教师以及卓俊斌老师参加了试听课研讨。12月15日进行了第一次试教,第一次试讲,效果不尽人意,在大家提出整改意见的基础上,我做了大量修改,于12月17日进行第二次试教,课后大家积极进言献策,关于课程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活动设计、课件的制作、教案及教学材料的复印等等大家都作了深入具体的探讨,各位老师都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和意见。我整合大家的建议,连续几天日夜加班,不断调整,改进,我终于设计出一堂以听力策略指导为特色的、信息技术为辅助的听说课。我们省级骨干教师英语七组一行9人在海南省英语学科带头人卓俊斌老师的带领下于20xx年12月18-19日赴琼海市嘉积中学海桂学校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我执教的课题为《人教版Book 5 Unit 4 Listening and Speaking》,教学设计富有创意,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方法恰当,过程有序,关注学生,态度亲切,课件制作十分精美和流畅,充分配合教学进程的实施和展开,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层次,消除了教学过程的沉闷和冗余。我还事先印好了这节课学生的练习题和听力材料,带到了送教学校,确保课堂达到最佳效果。通过授课和听课师生的反应,证明此次上课取得了良好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获得圆满成功。海桂学校的老师们都认为这是一堂成功的听说课,在听力策略指导方面有创新,信息技术的有效性可圈可点,值得借鉴。主要的亮点有以下几个:
(一)目标明确,思路清晰
本节课两个教学目标非常明确。听的方面重点进行听力策略指导,说的方面重在复习电话用语,学习预约用语,并运用相关的用语进行交流。围绕教学目标,翁老师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活动:
1、通过观看一段电话预约视频,让学生复习电话用语比如说This is …speaking 等等。然后通过问答引导学生明白,在进行电话预约时常常要约的内容为做某件事情的时间和地点。让后让学生brainstorm预约时间和地点的常用表达。
2、接着让学生听一段记者与刘明的秘书的电话,内容为约定采访刘明的时间和地点。在此步骤中我进行了4条具体的听力策略的指导,包括听对话的开头了解对话大意;听前阅读问题,定位细节信息;听中做笔记;抓住关键词。
3、引导学生总结电话预约的步骤,阅读对话内容并划出预约时间和地点的常用表达,为下一步的“说”做好足够的铺垫。
4、学生进行两两对话,打电话给姚明、周杰伦或者袁隆平的秘书,预约采访的时间和地点。
5、总结本课所学听力策略和电话预约用语。
可见以上教学步骤紧扣教学目标,步步为营,环环相扣,输入充分,输出有效,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二)策略指导到位,语用功能突出
听力策略的指导是本课的一大特色和亮点。这节课上我对学生进行4条听力策略的指导落实到3项听力任务中,结合实例与实践,具体、清楚、明确,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有法可依,学生印象深刻,听课教师们深受启发。
语用功能突出是本节课的另一亮点。本课的设计从输入到输出紧扣电话预约这一主题,创设了形式多样的电话预约情境,让学生看、听、说,让学生既有足够的语言输入,又有机会运用在模拟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增强了学生的语用意识。
(三)技术辅助,得当有效
本次送教下乡活动的要求之一是要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体现在两点。
首先,在导入部分使用了一段电话预约对话视频。卡通人物的对话形象生动,很好地创设了电话预约情境,迅速导入本课主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明确本课的主题和学习内容。此外,视频的.使用很好的呈现了语言知识,使学生得以接触视频、音频、文本等多种形式的语言材料,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学习目标明确,效果突出。我在这节听力课中充分的利用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通过电话视频的导入,把视听结合、声像并茂生动、形象地引出了听说课的内容,为英语课堂交际活动提供较为真实、自然的环境,而不是简单的干枯无味的平面,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在听的部分进行听力策略指导时,根据每道听力题的需要,把听力音频切割为小块段,插入到每道题中,在需要的时候,尤其是对答案需要重听时,重新播放,而且,在播放中,所播放内容可以任意前进、后退、反复。学生如果某一句或某一段听不懂,可以迅速而准确找到或截取,并让学生重复听。这一点是录音机所无法比拟的。这避免了传统教学中使用录音机时回放、倒带的麻烦,节约了时间,增强实效,的确是非信息技术手段所不能达到的。这节课在while-listening环节中A1. Listen to the first part of the listening and tick the ones you hear. 和A2. Listen again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我就充分利用了这一优点,截取了听力的部分语段,并让学生反复听,使得听力教学的效果十分显著。同时也让听课的老师和专家都大为赞赏。
海桂学校的老师们非常认可本课的教学特色,他们评价说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教学流程清晰,主题突出,有创新意识,授课教师翁老师课堂驾驭能力强,是一堂成功的听力指导课。”
送教下乡既是一项任务,更是一次交流与提高的机会。我在参与活动的过程看到了本组成员各具特色的优点,对自己在专业成长以及自身修养方面均获益良多。首先是学科带头人卓老师、组员王贤德、陈雅老师,对课的点评视角独到,专业、精辟。既有对亮点的赏析,又有自己的思考和建议,如他们指出我有足够的教学机智,但没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训练,导入部分铺垫设计意图很好,但执行上不是很到位,对于学生在两两对话操练中出现的新的语言的生成未能及时做出应答等等,客观而中肯,达到了交流提高共赢的目的。组长李丽萍做事情的计划力、执行力、协调能力令我深感钦佩。身为骨干教师的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是任务繁重,能聚在一起研讨、送教,还真少不了组长的多协调和督促。我组的黄菁老师积极帮忙制作课件,参与和帮忙设计听力的练习,帮忙剪辑听力录音,将听力录音切片,以方便授课时使用。另外,黄菁老师还参与了帮忙寻找和剪辑上课导入的相关视频及美化上课使用的幻灯片。黄菁老师积极献计献策,不辞辛苦,付出了许多。经过两次试讲活动,我深切体会到:送教下乡,不是一个在战,而是整个团队在战能力,正所谓众人同心,其利断金。玉萍、黄玲与小旭在备课时积极进言献策,无私无我,在送教课前后分发学案、拍照,贴心而干练。成功、出色的团队怎能少得了他们的付出?
我为英语七组感到骄傲与自豪,更为自己有机会与这样优秀的同行共事而庆幸。再次感谢各位的无私奉行,默默支持与帮助。此外,还要感谢海桂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本次送课下乡活动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一定要坚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自己才能获得提高与进步,也才有可能与时俱进,尤其是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若是闭门造车,不求上进,终究会成为井底之蛙,被同行远远地抛在身后。
送教下乡个人的培训总结 篇3
x年10月11日,我参加市级举行的“东方市x年中小学幼儿园送教下乡培训项目”的培训活动。活动中我倾听了郭教英教师执教的《说勤奋》,林松青专家和柳重兰专家的精彩讲座,让我对教育教学有了更多新的认识。经过这次的培训,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本次培训给我很多思考,深刻的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我们教师的工作为了谁?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轻松快乐的氛围?在今天的新形势下我们农村课堂怎样教学?
周灵梅教师说“我们教学工作为了生活,生活就要快乐、幸福、美满。”我们要根植教育,这是梦想。最让我感动的是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阅读注重诵读,诵读要与我们的生活(特别是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结合。
郭老师的《说勤奋》教学整堂课都是学生在自读思考,教师只是引导怎样去理解体会。
林松青专家从理论上对我们语文教师如何教学进行了指导。她首先让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的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基础性”要“同生活实践联系”,我们要“注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考查”。她讲到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课堂导入要有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趣味性、简洁性;课堂提问要有效。我认为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还需要自己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去学习。
首先,教育学生,从爱出发。平等的爱,理解的爱,尊重的爱,信任的爱,这些都是老师爱的真谛。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只要有了问题就及时沟通,学生就会信任你,喜欢你,爱学生还表现在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又要注意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我们老师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师爱全面,公平。在爱中教学我们会收获快乐、幸福。
其次,如果使我们的教学课堂,愈发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人情味。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更要关注的是蕴藏在教学课堂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有身临其境的教师和孩子们才能分享的东西,要关注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交流所衍生的积极的情境体验。
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善于以自身的智慧不断唤醒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点化孩子们的学习方法,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经验,开启孩子们的学习智慧。注重学生的阅读,读到课外,在优秀传统文化中读,在生活中读。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实现自我价值),独立思考,注重自主体验。
最后,我还认识到:一节好的教学课,新在理念,巧在设计,赢在实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做的是:第一:自我反思。从以往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失。第二:不断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提高自我素养的良好基奠,一桶水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了,我要不断的学习,成为长流水。
总之,这是一次完整的、系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培训活动,使我十分受益,为我今后的教学沉淀了经验,指明了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必须给自己定好位,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研究,不断实践。
送教下乡个人的培训总结 篇4
20xx年10月23日“国培教育,送教下乡”活动在我县展开,我有幸听了洪洞县东街小学赵小娟老师执教的Happy Thanks giving!这节课,感触颇多。赵老师讲究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教态自然,口语清晰流利,基本上是全英文教学。整个课堂注重学生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始终处在高度兴奋、积极思考的状态。真正意义上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第一感觉就是一个实力派。事实上的确如此,自己感觉这节课上得非常成功。
(一)、教师素质高,教态大方,和蔼可亲,始终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在和学生进行交流。例如课前老师和同学进行了谈话,老师先进行了自我介绍,然后又让同学们进行了自我介绍。这短短几分钟的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教师就抓住了学生的心,让学生们喜欢上了老师,从而有兴趣,有信心和老师一起来完成这节课的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知之必求之,求之必学之,学之必乐之”说明了兴趣教学的重要性。
(二)、课堂教学环节清晰。
1、以复习单词导入新课,Can you tell me the fistival?接着放有关感恩节的录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师生交流讨论,鼓励学生自己动脑解决问题,体现英语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交流。
3、What do you do on Flag Day?大胆质疑,加入自己的理解。给学生以更宽广的视野。
4.、运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思路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和目的。
(三)、注重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指导,紧紧围绕语言交际,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体验、参与合作和交流等学习方式来学习和运用语言,注意了语言的交际功能,促进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做到了新课标所要求的英语教学的总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
(四)精致的课件,包括鲜艳的色彩、活动的图像和有声的对话,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提高了课堂的实效。
在此次观摩中,可以感受到情景教学,任务教学,合作探究性教学以及英语教学时效性等教学理念。让我对这些教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合理应用有了进一步的体会与理解。从而真正开始理解教与学相互扶持,相互促进的重要意义。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更加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多动脑,多反思,大胆用新的教学理念去指导实践。 让自己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送教下乡个人的培训总结 篇5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送教下乡培训。我们数学课开展了“同课异构”的研修活动和研课磨课活动。“同课异构”是教研组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采取的一项新举措。这一活动的开展,给教师了一个发现自我、重塑自我的平台。在活动中,教师们通过讲课与听课、自己和他人的对比,找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漏洞、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发现别人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同一节课用不同的结构或模式来上,对于同一个课题,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各自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握对重、难点的处理。同时本学科的所有教师都来听课,课上完后,专家也来上同样的课程。最后专家团队对这些课进行评课,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改进的意见,找到上好这一节课的最佳模式。几位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不同,选择的教学内容不同,选择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也不尽相同,教学重点各有侧重,因此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演绎着不同的精彩。我们年轻教师从中学到了很多,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素养。
此次教研经历,使我深刻地体会到:“研课磨课”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为我们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平台,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在活动中,无论是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受益匪浅。作为主设计者,不但能在课堂教学的大舞台上尽显所能,而且还可以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习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为组员,不但能从几位老师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还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了自己专业化成长。
我在此次培训中收获颇多。前辈们的悉心指导让我懂得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这种收获如果没有亲身的经历是不能体会到的,我建议今后要多开展此类活动。